先天性膈疝术后肺功能转归的临床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20)

引用 2|浏览1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索先天性膈疝患儿术后肺功能的转归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门诊随访并行肺功能检查的膈疝患儿肺功能数据,同时收集患儿治疗时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膈疝类型、Apgar评分、出生体重、肝脏位置、血气分析、呼吸机维持时间和住院周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19例,女26例;左侧膈疝39例,右侧6例.共行89次肺功能检查,随访时间为(9.3±7.3)个月,20例患儿行1次检查,25例行2次及以上检查.以最近一次肺功能检查数据为准,45例患儿中呼吸功能正常者有7例(15.6%),呼吸功能存在异常组有38例(84.4%).肺功能检查表现为潮气呼吸功能正常、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分别为10次、62次、11次和6次.肺功能检查时间、膈疝类型和肝脏疝入情况与肺功能检查结果存在相关性(P<0.05).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儿的月龄相比,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儿的月龄较大[(8.9±6.9)个月比(1.3±0.5)个月,P=0.001].25例接受多次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其“达峰时间比”和“达容时间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 部分先天性膈疝患儿术后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异常,需给予高度重视;年龄、膈疝类型和肝脏疝入情况可能是影响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Hernia,diaphragmatic,Pulmonary function,Follow-up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