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位数回归模型再认识新产程共识下的硬膜外分娩镇痛:前瞻性队列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2019)

引用 5|浏览4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应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新产程共识指导下的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5月至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300例初产妇,依据是否愿意并实际接受硬膜外药物镇痛分为镇痛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采用Student's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时长以及分娩结局,并应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硬膜外镇痛对产程时长的影响. 结果 镇痛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长[M(P25~P75)]分别为600 (400~840)和66 (45~98) min,均长于对照组[分别为420(320~610)和52 (33~87)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73,P<0.001;Z=-3.210,P=0.001).产程时长的分位数回归分析显示,硬膜外镇痛与第一产程延长有关,且在第一产程时长的各百分位数上均有显著作用,随产程时长百分位数增加(P10~P90),回归系数相应增加(95.630~28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硬膜外镇痛仅在第二产程时长的P25~P75表现出显著的延长作用(回归系数10.000~1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镇痛组会阴侧切率(阴道分娩者)[46.8%(65/139)与33.3% (48/144),x2=5.318,P=0.021])、产程中导尿次数[1(0~1)与0(0~1)次,Z=-0.974,P=0.001]以及使用缩宫素的比例[48.7%(73/150)与30.0% (45/150),x2=10.952,P=0.001]均高于对照组;但2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以及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 结论 硬膜外镇痛与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延长有关,其与第一产程延长的关系更为显著,但镇痛对母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