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抗药性及病原体携带监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2020)

引用 3|浏览1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掌握南昌地区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规律、登革热病毒携带以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程度,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科学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分别测定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的抗药性;密度监测:成蚊采用双层叠帐法,幼虫分别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勺舀法和路径指数法;白纹伊蚊登革热病毒携带检测采用RT-PCR核酸检测.结果 2018年南昌地区白纹伊蚊成蚊呈单峰活动趋势,活动最高峰为6月份,全年平均帐诱指数为2.76只/(顶·h),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6.18,平均路径指数为4.67处/km,居民区帐诱指数、BI和路径指数远高于工地和公园生境.白纹伊蚊成蚊对澳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性,对马拉硫磷、氯菊酯、杀螟硫磷和残杀威表现敏感;白纹伊蚊幼虫除对溴氰菊酯表现为敏感外,对DDVP等其他6种杀虫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抗性,抗性倍数处于9.09~76.19之间.南昌地区野外品系白纹伊蚊未检测到登革热病毒.结论 一旦有登革热病例的输入,南昌地区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应停用已产生高度抗药性的氯氰菊酯、残杀威等杀虫剂,重点清除居民区生境内白纹伊蚊孳生地,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评估登革热发生或流行的风险,可为南昌地区登革热疫情的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