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比较

Zhonghua bing li xue za zhi =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2020)

引用 1|浏览2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并比较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诊治的9例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和3例腺样囊性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详细复习临床资料,复阅全部病理切片,观察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电话随诊其预后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二者均以绝经后妇女多见(发病年龄43~74岁)。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临床常无症状,多以体检时宫颈涂片异常就诊,阴道镜检查时常无肿块。而腺样囊性癌患者多以阴道异常出血就诊,阴道镜检查时常有肿块。组织学上两种病变的共同特点为肿瘤呈巢状生长,由基底样肿瘤细胞构成,细胞巢周围常有栅栏状结构。两种病变可以共存,也可与鳞状细胞癌或鳞状上皮内病变混合存在。不同点为腺样基底细胞癌多位于宫颈鳞柱交界区及上皮下,巢团中央伴鳞状分化,或呈双层腺样排列,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偶见,间质反应不明显;而腺样囊性癌细胞巢内肿瘤细胞多呈筛状排列,筛孔内见均质红染及蓝染分泌物,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有显著的间质反应,其中1例癌巢周围为肉瘤区域。二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多呈阳性,9例腺样基底细胞癌中3例行HPV检测,5例行p16检测,均呈阳性表达;3例腺样囊性癌中2例行HPV检测,3例行p16检测,均呈阳性表达。电话随访截至2019年6月,随访时间2~37个月,9例腺样基底细胞癌中7例未出现复发转移,1例出现肺部毛玻璃样结节,1例术后32个月出现阴道残端复发。腺样囊性癌1例术后8个月出现肺部转移,并于术后2年死亡;另1例随诊6个月无复发、转移;1例失访。结论:宫颈腺样囊性癌和腺样基底细胞癌均是来源于宫颈储备细胞的肿瘤,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因二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和预后不同,应对二者进行仔细的组织学评估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Carcinoma, adenoid cystic,Carcinoma, basal cell,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p16,Human papillomavirus,Uterine cervical neoplasm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