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盆环牵引辅助后路截骨术与单纯后路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的影像学比较研究

Zhongguo xiu fu chong jian wai ke za zhi = Zhongguo xiufu chongjian waike zazhi =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20)

引用 1|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对比头盆环牵引辅助后路截骨术与单纯后路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后脊柱侧凸及后凸角度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 1月,收治的28例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头盆环牵引辅助后路截骨术(A组),12例采用单纯后路截骨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肺功能相关指标及主弯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柔韧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摄X线片测量两组术前(A组牵引前)、术后10d、末次随访以及A组牵引后主弯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计算A组牵引后畸形改善率,两组术后畸形矫正率以及末次随访矫正丢失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6.5个月.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29,P=0.000;t=8.773,P=0.000).A组1例患者在持续牵引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双下肢麻木,术后2例需要呼吸机支持至少12h;B组7例需要呼吸机支持至少12h,其中1例切口深部感染.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75% (3/16)和58.33%(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0,P=0.031).A组冠状面牵引后畸形改善率为40.47%±3.60%、矢状面为40.70%±4.20%.两组术后10d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术后畸形矫正率以及末次随访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头盆环牵引辅助或单纯后路截骨术矫形效果和术后畸形矫正维持效果相似,但联合头盆环牵引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Halo-pelvic traction,Severe rigid spinal deformity,posterior osteotomy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