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蚴细胞系培育及其免疫研究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2001)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从细粒棘球蚴病人体内获取生发层和原头节作为培养材料,采用改良DMEM培养液和鼠胶原蛋白包被的培养瓶进行细胞培养,建立了适合人源细粒棘球蚴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探讨棘球蚴细胞培养的制约因素。首次成功培育出一株人源细粒棘球蚴细胞系(13G-5),至1997年3月1日为止该细胞系已培养了140d,其间传了21代。该细胞系主要以成纤维型细胞为主,呈贴壁生长;用该细胞系细胞接种于昆明(Km)小鼠腹腔内,能形成具包囊样结构的类似包囊;接种鼠产生对囊液抗原的特异性抗体;ELISA能够检测出细胞系细胞代谢物中特异性抗原;该细胞系细胞和E.granulosus原头节、包囊液具有相同的EST酶带;使用该细胞系细胞的代谢物作为粗制抗原进行免疫预防接种,能使60%的Km小鼠获得完全抵抗E.granulosus感染的能力;该抗原能使43.33%~77.42%的包虫病人诊断出来。此外,检定了人源细粒棘球蚴染色体,染色体数为14~18条,并首次对其进行了G-、C-带分析。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