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洪涝灾害高发地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hina Tropical Medicine(2004)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湖南省洪涝灾害高发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因素. 方法选择洞庭湖区6个县研究传染源密度、带茵情况和自然人群、病人与动物抗体水平,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和现场工作. 结果(1)传染源:灭鼠前、后和钩体病流行后期鼠密度分别为7.02%、2.31%和4.64%,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灭鼠后鼠密度下降了67.09%;村民家庭家畜饲养以圈养形式占99.15%,喂商品混合饲料的占72.33%.(2)病原学:对鼠、猪、犬和病人的标本进行钩体培养,分离出82株钩体,黄疸出血群占70.73%,1株国内新型茵,黑线姬鼠分离率高达11.03%.(3)血清学:检测1 263名自然人15个群钩体抗体,一群以上抗体阳性率未接种钩体苗者为50.88%,接种一针四价钩体者为72.55%,人群抗体有14群之多;检测85例病人双份血清抗体,确诊63例,符合率74.11%,黄疸出血群感染比例最高;流行季节牛、犬和出栏猪抗体分别有14、8和7个群,牛阳性率最高. 结论流行前灭鼠效果好,不仅降低了鼠密度,还降低了带茵率;主要传染源是鼠和牛,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于猪和犬;人群接种一针四价钩体茵苗亦有效;病人感染黄疸出血、澳洲和秋季群为多.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