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ntuximab vedotin治疗难治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

Zhonghua zhong liu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2016)

引用 1|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患者男,22岁,于2012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畏光、流泪、复视、发热。2012年5月,查头颅MRI及MRA未见异常。2012年7月,查鼻咽部CT,示双侧海绵窦区、桥池、蝶窦区占位,鼻咽后壁、顶壁占位。行蝶窦肿瘤切除。病理报告为大量异型淋巴样细胞呈弥漫浸润,细胞体积偏大,细胞质丰富,核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可见“肾形”及“胚胎样”结构,核染色质粗,核仁及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染色:LCA、CD43、CD45RO、CD30、ALK、GrB、MUM?1阳性, CD5、CD56散在阳性,符合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术后PET?CT:以蝶鞍为中心包绕高代谢活性软组织肿块,病灶侵犯颅内、外结构。行骨髓检查,涂片、活检未见异常,免疫分型T细胞表型未见异常,淋巴增殖系统相关疾病基因筛查未检测到特征性基因异常。腰椎穿刺:颅内压170 mmH2O,脑脊液蛋白762.8 mg/L(参考值0~400 mg/L),脑脊液涂片未见异型淋巴细胞,脑脊液免疫分型T细胞占有核细胞的0.94%,表达CD3和CD7,其中CD4/CD8=2。因淋巴瘤累及颅内外结构和中枢神经系统,Ann Arbor分期为Ⅳ期。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于2012年8月7日和31日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2个疗程,头痛缓解。2012年9月复查PET?CT,原蝶鞍区中心软组织肿块代谢程度未见减低。9月27日给予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治疗,疗效为疾病稳定( stable disease, SD)。2012年11月,行放射治疗,蝶鞍区病变50 Gy,分20次完成;颅内区、鼻咽、口咽及韦氏环区40 Gy,分20次完成。放疗后患者视力好转,听力下降。2012年12月,患者出现右侧腹痛,CT提示右腹壁占位。穿刺活检病理符合ALK阳性ALCL。给予CHOP?L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门冬酰胺酶)化疗,疗效为SD。2013年1月4日和31日患者行DICE方案(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苷)化疗,2013年2月行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泼尼松)化疗,疗效为疾病进展( progressive disease, PD)。2013年3月患者开始应用Brentuximab vedotin治疗,剂量1.8 mg/kg,第1天用药,每21 d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化疗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腹壁包块缩小,体重增加4 kg。第2个疗程化疗后,查腹部CT,腹壁包块明显缩小,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第4个疗程化疗后,复查 PET?CT,右下腹壁包块基本消失,FDG代谢接近正常,但鼻咽部FDG代谢仍存在异常增高。8疗程后复查 PET?CT,除鼻咽部仍有FDG代谢异常增高灶外,全身病灶代谢异常基本消失。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改用Brentuximab vedotin+CO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2个疗程,复查PET?CT,鼻咽部 FDG 增高灶基本恢复正常,达完全缓解( complete response,CR)。之后给予Brentuximab vedotin+COP方案巩固化疗2个疗程,治疗已结束14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患者化疗期间曾出现乏力、皮疹、皮肤脱屑、瘙痒、转氨酶增高,均为Ⅰ度,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