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距肛缘距离和手术方式对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生存预后的影响

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4)

引用 0|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了解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距肛缘距离、手术方式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至2012年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35例,其中男79例,女56例;平均年龄(58±12)岁;肿瘤距肛缘平均(5.2±2.1) cm。分析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手术方式、T分期降期情况、治疗后淋巴结状况等因素对3年无病生存( DFS )率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总体3年DFS率为85.2%(115/135)。135例患者中95例行括约肌保留完整的术式,其中前切除术79例、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 APPEAR)12例、Hartmann术3例和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1例;40例患者部分或完全切除括约肌,其中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39例、内括约肌切除术(ISR)1例。保留括约肌与切除括约肌患者的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3%(81/95)比85.0%(34/40),χ2=0.000, P=0.985]。肿瘤距肛缘距离2~3、4~5、6~7 cm者DFS分别为81.5%(22/27)、82.5%(47/57)、95.1%(39/41),虽有升高趋势,但前者与后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1、3.522,P=0.078、0.061);6~7 cm的保留括约肌手术组的3年DFS率与2~3 cm的括约肌切除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38/40)比81.0%(17/21),χ2=2.864,P=0.091],但明显高于4~5 cm的保留括约肌手术组[79.5%(31/39),χ2=4.227,P=0.039]。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仅治疗后淋巴结状况是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Wald=4.454,P=0.035)。结论新辅助治疗后的术后淋巴结和侧切缘状况仍然是影响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存在肿瘤位置越低,生存预后越差的趋势。对于距离肛缘4~5 cm的直肠癌,虽然能够保留肛门,但没有从生存期中获益。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