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ABA及其合成抑制剂对冬小麦叶片抗寒指标的影响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2015)

引用 23|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为了研究外源ABA及其抑制剂对低温下冬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于三叶期分别叶面喷施10 μmol·L-1 ABA、5 mmol·L-1钨酸钠和50 μmol·L-1氟啶酮,田间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10 d平均最低温度达到4、0、-10、-25℃时取叶片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处理组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在0℃达到峰值;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经ABA处理后,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水平有所差异;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在0℃时差异显著,说明外源ABA可提高冬小麦抗寒能力.两种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除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DA含量(除4℃)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其对小麦的效应与ABA处理相反,可降低冬小麦抗寒性.钨酸钠处理组各项指标与ABA处理相比变化差异显著,氟啶酮处理组各项指标与ABA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说明ABA在参与冬小麦抗寒性的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氟啶酮对冬小麦抗寒能力影响更大.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