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法、频率法与24h尿钠法评估人群食盐摄入量的比较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4)

引用 2|浏览5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比较称重法、频率法与24 h尿钠法评估人群食盐摄入量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于2011年6—9月在山东省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69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计2184名。分别采用24 h尿钠法、称重法和频率法进行食盐摄入量调查。同时记录3 d内家庭用餐人员(包括客人)的性别、年龄、就餐情况、劳动强度。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膳食习惯。结果24 h尿钠法、称重法和频率法调查的食盐摄入量分别为14.0、12.0和10.5 g/d。与24 h尿钠法相比,称重法和频率法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分别低2.0 g和3.4 g,分别低估了14.3%和24.3%;利用称重法和频率法低估和高估食盐摄入量的个体比例分别为42.4%(856/2020)、55.3%(1117/2020)和20.7%(418/2020)、16.3%(329/2020),即分别有36.9%(745/2020)和28.4%(574/2020)的个体其食盐摄入量在24 h尿钠法结果的±25%以内。称重法和频率法调查的食盐摄入量均与24 h尿钠法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3和0.07。采用三种方法调查的食盐摄入量均随着调查对象自我感觉咸淡口味的加重而逐渐增加。自认为口味偏淡、适中和偏咸的三组人群采用三种方法调查的平均食盐摄入量分别为:24 h尿钠法为13.6、13.6和14.7 g/d;称重法为11.0、12.0和12.7g/d;频率法为9.3、10.2和11.9 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尿钠法:F=0.47,P<0.05;称重法:F=5.83, P<0.05;频率法:F=12.53,P<0.01)。结论与24 h尿钠法相比,称重法和频率法均低估了实际食盐摄入量,通过调整低估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人群食盐摄入水平。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