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多中心胃胃肠间质瘤诊治分析:GISSG1201研究中期报告

Zhonghua wei chang wai ke za zhi =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17)

引用 23|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山东省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以了解山东省胃GIST的诊治现状.方法 收集山东省内2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 且完成临床病理学资料复核的1165例胃GIST病例资料及随访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08年推荐的GIST危险度分级标准对全组病例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165例胃GIST患者中男性557例,女性608例,中位发病年龄60(15~89)岁.肿瘤位于胃底贲门623例(53.5%),胃体346例(29.7%),胃窦196例(16.8%).行内镜下切除106例,局部切除术589例,胃大部切除术399例,全胃切除术72例.危险度分极:极低危256例(22.0%),低危435例(37.3%),中危251例(21.5%),高危223例(19.1%).1116例患者(95.8%)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中位数40)月.随访期间共有337例患者出现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34月(1~60月).全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86.1%和73.4%,其中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5.8%、63.0%和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RR=0.580,95%CI:0.402~0.835)、肿瘤大小(RR=0.450,95%CI:0.266~0.760)、术中有无肿瘤破裂(RR=0.557,95%CI:0.336~0.924)、危险度分级(RR=0.309,95%CI:0.164~0.580)和术后有无服用伊马替尼(RR=1.993,95%CI:1.350~2.922)是影响胃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依据病灶大小选择内镜切除、局部切除、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等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NIH 2008危险度分级标准对我国胃GIST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是否术中破裂、危险度分级和是否术后服用伊马替尼是影响胃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