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状肾细胞癌组织学分型的探讨及其临床病理学观察

Zhonghua bing li xue za zhi =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2015)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组织学分型方法的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形态学特点及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间诊断的48例PRCC,对每一例复查切片,最终确定39例为PRCC.给予详尽的组织形态学评价,按照两种方法进行组织学分型,并进行预后分析.一种为通用的WHO分类中的分型方法;一种为新近提出的分型方法,界定1型PRCC为单层立方上皮,不考虑核级别高低、胞质性质及其他组织形态学特点,2型PRCC具有假复层排列方式,核级别较高.结果 1型PRCC涵盖的肿瘤形态有所扩大,占33.3% (13/39),2型PRCC显示更高级别的病理T分期和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分级,更易发生肾窦/肾周脂肪浸润及肉瘤样分化.32例PRCC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44个月,7例失访,其中4例死亡,均为2型PRCC.2型PRCC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1型PRCC.结论 新的分型方法较WHO分型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1型、2型PRCC形态学方面有很多重叠,2型患者预后更差.正确认识PRCC多样的形态学特点并且准确进行组织学分型,对PRCC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