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腺瘤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Zhonghua wei chang wai ke za zhi =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18)

引用 12|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和分布特征,并探讨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为结直肠腺瘤的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年1—12月间在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8660例受检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肿瘤家族史、喜食红肉、喜食果蔬、腌制食品进食频率、每日运动量以及有无肠道预警症状.肠镜检查中所发现息肉原则上均予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根据组织学结果将息肉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分析不同部位腺瘤的病理特征,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结果 7077例完成问卷的受检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633例,女性3444例,年龄17~83(中位数53)岁.腺瘤检出率为15.6%(1103/7077),其中男性和女性腺瘤检出率分别为21.0%(762/3633)和9.9%(341/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按年龄段,<30岁、30 ~ 39岁、40 ~ 49岁、50 ~ 59岁、60 ~ 69岁和≥70岁患者腺瘤检出率分别为6.2%(29/469)、8.0%(87/1086)、12.1%(148/1222)、16.8%(272/1623)、20.4%(326/1601)和22.4%(241/1076),腺瘤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00).本组1103例腺瘤患者共检出腺瘤1521枚,其中管状腺瘤1455枚,管状绒毛状腺瘤33枚,绒毛状腺瘤9枚,锯齿状腺瘤24枚;腺瘤位于右半结肠671枚(44.1%),左半结肠593枚(39.0%),直肠257枚(16.9%).锯齿状腺瘤和高危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直径≥10 mm或含有绒毛成分的腺瘤)在右半结肠腺瘤中的比例显著高于左半结肠和直肠[2.5%(17/671)比0.8%(5/593)和0.8%(2/257), P=0.029;9.2%(62/671)比5.2%(31/593)和6.6%(17/257), P=0.02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03)、高龄(P=0.000)、肥胖(P=0.014)、吸烟(P=0.001)、饮酒(P=0.032)和肿瘤家族史(P=0.000)是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鉴于40~50岁人群尤其是男性较高的腺瘤检出率,可考虑将结直肠癌筛查的初始年龄提前至40岁;并将有肿瘤家族史、肥胖以及有吸烟、饮酒嗜好的人群列为重点筛查对象.在肠镜筛查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对右半结肠腺瘤的检查.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colorectal adenomas,risk factor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