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Zhonghua wei chang wai ke za zhi =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17)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研究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3年6—10月期间,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6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采集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直肠癌患者及4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MDSC的比例,并分别于术后10 d和术后2年再次采集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分析手术前后MDSC比例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76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MDSC比例为(3.52±0.68)%,高于40例健康对照患者的(0.9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6,P=0.005).术前外周血MDSC比例与肿瘤组织学类型(t=2.453,P=0.018)、肿瘤浸润深度(t=2.051,P=0.035)、淋巴结转移(t=2.328,P=0.022)、TNM分期(t=2.529,P=0.016)有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术前外周血MDSC比例均为影响直肠癌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较晚(HR=2.535,95%CI:0.851~4.160,P=0.038)和术前外周血MDSC比例较高(HR=3.651,95%CI:0.877~14.263,P=0.031)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0 d,患者外周血MDSC比例为(2.41±0.46)%,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8,P=0.043).76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6月.术后2年有23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其外周血MDSC为(4.37±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2,P=0.039).结论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MDSC比例较健康人明显升高,MDSC比例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和肿瘤进展.检测外周血MDSC比例在直肠癌的预后判断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Rectal neoplasms,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Tumor immune escap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