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脂肪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分化的能力比较

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 =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2016)

引用 25|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SCs)向内皮分化的能力,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比。方法从SD大鼠中分离培养ASCs、BMSCs,选择生长良好的一定代数的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用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进行标准内皮诱导3周,用qPCR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1、KDR、vWF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表面抗原CD31的表达;用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检测诱导组细胞的摄取功能;在Matrigel上验证诱导组细胞的成管能力。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大鼠ASCs和BMSCs,形态上,ASCs与BMSCs类似,均呈长梭形、纺锤状,类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流式检测结果显示BMSCs与ASCs均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100%与96.9%)、CD90(96.5%与99.2%),低表达造血系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3.9%与0.8%),证实所提取的是间充质干细胞;CCK-8增殖实验结果表明, ASCs的增殖速度比BMSCs的增殖速度快(P<0.05)。标准内皮诱导后,qPCR显示诱导组BMSCs和ASCs表达CD31、KDR、vWF mRNA水平均高于未诱导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D31抗原表达在诱导组的细胞膜表面;荧光显微镜下诱导组细胞摄取Dil-Ac-LDL(未诱导组不摄取);诱导组细胞在Matrigel上均具备成管能力,证实诱导后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表明BMSCs和ASCs均可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ASCs广泛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时间更短且增殖能力更强,提示ASCs比BMSCs更具有应用前景。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