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隐窝区域结构立体影像研究

Lin chuang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 =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2014)

引用 23|浏览3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对测试对象鼻窦区域行螺旋CT扫描后,将额隐窝区域内重要的含气结构行三维重建,对其中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测量相关参数.方法:选择30例因病接受鼻窦CT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头部行多排螺旋CT扫描(螺距1 mm,扫描层厚2 mm,层距-1 mm),通过工作站对数据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形成3D模型.对该模型上各种气房的结构、形态、相对空间排列以及其相应的引流途径进行观察及分析,对额窦和鼻丘气房的几何尺寸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行相对精确地测量,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在重建后的额隐窝立体模型上可清晰地辨识出鼻丘气房、额气房等重要气房结构以其相互间的空间排列关系,并对其自然形态以及额窦引流模式有了直观的印象.鼻丘气房的高度为(9.45±3.60)mm,前后径为(8.08±3.37)mm,额窦的上下径和左右径分别为(26.98±6.82)mm、(26.86士9.45)mm,额窦底与鼻丘气房顶部之间的距离为(7.80±3.36)mm.结论:借助三维CT重建技术获得了额隐窝区域气房3D结构模型;该模型对认识和界定额隐窝区域各种气房结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获得的相关参数可为额窦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