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染体显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大家系的临床特征及79个已知耳聋基因的检测分析

Zhonghua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 =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2014)

引用 1|浏览1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一个连续七代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迟发性耳聋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2011年8月对浙江省-耳聋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全身及听力学检查,绘制遗传图谱并进行遗传学特征分析.通过常规PCR扩增及Sanger测序方法筛查GJB2、MTRNRl (12SrRNA)、SLC26A4基因致病突变.使用定向捕获联合二代测序技术,对包括所有已知非综合征型耳聋的79个耳聋相关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筛查.结果 该耳聋家系共七代,现存家系成员73人,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参与本研究的22人中耳聋患者11人,除1人为语前聋外,其他患者均表现为迟发性、渐进性听力下降,发病年龄9~30岁,听力曲线多为平坦型.对常见耳聋基因GJB2、MTRNRl (12SrRNA)、SLC26A4进行筛查,排除了致病突变.使用定向捕获联合二代测序技术,先证者(Ⅴ:6)在发现的70个插入缺失标记(insertion-deletion,InDel)和591个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中,经数据分析滤过后确定3个潜在致病突变位点:COL4A3(c.C1295T)、KCNQl(c.T1058C)和MYH14(c.G1295A).但后续经测序验证,此3个可疑突变位点在家系中不与耳聋表型共分离,从而排除了致病可能.结论 该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迟发性耳聋大家系基本排除了79个耳聋相关基因的点突变及小片段插入缺失突变的可能,其为新基因致病的可能性较大.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