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4)

引用 10|浏览3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VP)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应用PVP治疗OVCFs随访1年以上并有完整CT影像资料142例患者195节椎体.PVP前后定期评价VAS,术后3 dCT复查观察骨水泥分布和渗漏情况,在CT二维重建正中矢状面上分别测量术前、术后3d及术后1年椎体高度和Cobb角.比较各随访点VAS、椎体高度和Cobb角变化差异,椎旁骨水泥渗漏是否影响疗效.结果 所有PVP操作均成功,平均注入骨水泥量胸椎(4.5±1.1)ml,腰椎(6.0±1.2)ml,平均随访(17±6)个月.术后3 dCT显示椎旁骨水泥渗漏共38例43节椎体(22.1%),均无症状.142例术后24 h VAS平均下降了5.25,术后1个月进一步下降了1.12,均有显著变化,余各随访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P后3d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及Cobb角分别恢复了1.55、1.38 mm及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d和随访1年以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椎旁渗漏组与无渗漏组的VAS评分、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在各随访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可迅速缓解OVCFs患者的疼痛及提高多数椎体的高度并保持长期稳定;椎旁少量骨水泥渗漏对临床疗效和椎体稳定性无影响.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