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CO2浓度本底特征及来源分析

wf(2023)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二氧化碳(CO2)是引起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GHGs),直接观测大气CO2浓度对于研究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对大气温室气体的贡献至关重要,而在多个高度上观测大气CO2浓度则有助于明晰CO2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确定其影响机制.本文利用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8-12-2020-11不同高度(距地面21m、53m)处的CO2在线观测数据,结合日变化及地面风的影响,对观测数据进行筛分,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初步探讨气象因素以及大气远距离传输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站高低层大气CO2日变化呈夜间高于白天的特点;低层CO2浓度大于高层,冬季高低层浓度差小于其他三季;日较差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大气CO2本底季节变化由于受到风向和气团传输的影响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点;潜在源贡献分析得到浙江省东部的污染源是导致临安站CO2浓度高的重要来源.此外,新冠疫情期间的CO2浓度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低层为5.86×10-6(摩尔比,下同),高层为5.67x10-6,新冠疫情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电力、运输业以及水泥生产部门排放的CO2减少.减少浙江省北部和东部人为排放CO2是降低长三角地区CO2浓度的关健.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