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影响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2)

引用 1|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联及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人群.于2009年对随访得到的4083名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820名研究对象,于基线和随访时采集空腹8h静脉血11 ml.对研究对象的基线血标本进行PPARα、PPARδ、PPARγ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对随访得到的血标本进行血脂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SNP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联,并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模型分析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 调查对象中非高甘油三酯血症者474名,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患者346例.rs 1800206位点的LL、LV、VV的基因型频数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分别为211(61.0%)、132(38.2%)、3(0.9%),在非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分别为411(86.7%)、59(12.4%)、4(0.8%) (x2 =74.18,P <0.01),Ⅴ等位基因频数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和非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分别为138( 19.9%)和67(7.1%) (x2 =60.62,P<0.01);rs2016520位点的TT、TC、CC的基因型频数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分别为177(51.2%)、154(44.5%)、15(4.3%),在非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分别为211(44.5%)、212(44.7%)、51(10.8%)(x2=12.12,P <0.01),C等位基因频数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和非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分别为184(26.6%)和314( 33.1%)(x2 =8.07,P <0.01);rs3856806位点的CC、CT、TT的基因型频数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分别为149(43.1%)、156(45.1%)、41(11.8%),在非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分别为269(56.8%)、170( 35.9%)、35(7.4%)(x2=15.93,P<0.01),T等位基因频数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和非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分别为238(34.4%)和240(25.3%) (x2=15.96,P<0.01);rs1805192位点的PP、PA、AA的基因型频数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分别为145(41.9%)、158(45.7%)、43( 12.4%),在非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分别为314(66.2%)、137(28.9%)、23 (4.9%)(x2=50.92,P<0.01),A等位基因频数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和非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分别为244(35.2%)和183( 19.3%)(x2=52.89,P<0.01).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脂、低纤饮食和职业体力因素后,rs 1800206、rs2016520、rs3856806和rs1805192位点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联,OR(95% CI)值分别为3.88(2.69 ~5.60)、0.71(0.52 ~ 0.96)、1.40( 1.03 ~ 1.90)、2.56(1.88~3.49).GMDR模型分析显示,以质量性状的TG为结局,二阶模型(rs1800206和rs1805192)为最佳模型(P<0.01).以数量性状的TG为结局,三阶模型(rs 1800206、rs1805192和rs2016520)为最佳模型(P<0.01).结论 rs1800206、rs2016520、rs3856806和rs1805192位点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联,多个SNP之间存在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