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恰功铁矿二长花岗斑岩锆石的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11)

引用 6|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恰功矽卡岩型Fe(Cu) -PbZn (Ag)矿床的形成与二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该矿床与查藏措、斯弄多、加多捕勒、青都、那扎等矿床已初步在冈底斯中段勾勒出1条矽卡岩成矿带,但目前对这些矿床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对发育于西藏恰功矿区南部的2种斑岩的锆石采用CL和LA-ICP-MS进行了成因矿物学和微区微量元素及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石英斑岩的侵位时代为66.83±0.72Ma( MSWD=2.4,n=9),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二长花岗斑岩侵位时代为67.42±0.80Ma( MSWD=3.8,n=15).2种斑岩锆石的U/Yb-Hf及U/Yb-Y在微量元素图解中均显示结晶于陆壳环境.二长花岗斑岩中锆石的矿物结构和Zr/Hf、TVU、Nb/Ta、Nd/Yb值等微量元素特征和根据Ti含量估算的TTiz显示,其是源于上地幔基性岩浆脉动上涌过程中同化、混合地壳物质后形成的岩浆熔体,伴随围岩压力降低在上侵过程中结晶、分异,最终于近地表冷却形成的.这些结果暗示恰功矿床的形成与印亚陆陆初始碰撞时回卷的新特提斯洋壳撕裂诱发的壳幔混源岩浆活动有关,代表了一种尚未充分认识的陆陆初始碰撞阶段壳幔混源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在冈底斯中段中北部针对该时代矿床的勘查工作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Metallogenesis,Monzogranite porphyry,Qiagong deposit,Zirc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