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对郯庐断裂带内岩石圈减薄的指示

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9)

引用 4|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位于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上的滁州早白垩世火山岩,属于准铝质、硅过饱和岩石,为一套中酸性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部分样品(129~125Ma)具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套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及高场强元素,并具有类似于EM Ⅰ型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火山岩的岩浆源区属于华北克拉通,早期火山岩(约132Ma)是富集地幔来源岩浆和古老的华北下地壳源区混合的结果;中期和晚期火山岩(129~117Ma)是幔源底侵组分和古老的华北下地壳来源岩浆不同比例混合的产物.由早到晚,滁州火山岩中古老壳源物质比例逐渐增加,源区逐渐变浅,指示软流圈顶面不断抬升、岩石圈内等温面逐渐升高的过程.研究表明,热异常背景下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是该处断裂带内岩浆形成的主要方式,其具体过程是在岩石圈底部持续减薄、软流圈上涌背景下,幔源岩浆底侵而诱发了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从而形成了壳-幔过渡带内混源的岩浆.郯庐断裂带内较浅的岩浆源区、较高的源区熔融程度、强烈而持久的伸展及岩浆活动、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以及现今较薄的岩石圈厚度,都指示郯庐断裂带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中的强减薄带,在华北克拉通破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Chuzhou area,Crust-mantle interaction,Geochemistry,Lithosphere thinning,Tan-lu fault zone,Underplating,Volcanic rock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