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酒醅中霉菌群落组成与功能酶活性

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

引用 1|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为了研究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酒醅内霉菌的数量变化、群落结构与功能酶活性,在被誉为”北国茅台”的酱香型白酒北大仓的窖池中采集酒醅样本,通过平板培养技术和经典真菌分类方法,比较不同发酵阶段的酒醅中霉菌数量、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检测每种真菌产生功能酶的种类和性能.研究发现:酱香型白酒窖池的上、中、下层酒醅中霉菌数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发酵开始后霉菌数量急剧下降,发酵至第7天霉菌数量短暂回升,发酵后期菌体数量再次呈现出减少态势,直至发酵结束.从酒醅内分离到的霉菌被鉴定为13属23种,其中链格孢、曲霉、枝孢、散囊菌、地霉、红曲、脉孢菌、拟青霉、青霉、葡萄穗霉和毛霉等在酒醅发酵某个阶段的相对频率在10%以上,而曲梗霉和帚霉两个类群在酒醅中属于出现频率较低的稀有种类.根据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在白酒酿造过程中酒醅内霉菌的种类组成表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霉菌的总体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酒醅内霉菌的最高多样性指数(2.57)出现在封窖初期,这时(1~3 d)霉菌组成比较相似.几乎始终以较高频率存在于酒醅内的曲霉和青霉两类霉菌产生功能酶的种类比较丰富,与其它类群的霉菌协同作用,对北大仓白酒酿造原料的利用与风味物质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Chinese liquor,Community composition,Enzymic activity,Fermented grains,Mould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