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保存温度、时间和不同采血管对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2012)

引用 1|浏览3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验证不同真空采血管、保存温度、时间等对核酸检测(NAT)结果的影响,为NAT检测的采血管选取、过程控制、检测策略等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进行3个试验:1)标本保存温度、离心前保存时间及采血管对NAT联检试验结果的影响:将含HIV-1(150 IU/ml)或HCV(60 IU/ml)或HBV(50 IU/ml)的弱阳性标本按照保存温度分为30℃组、4℃组,之后依据标本离心前的保存时间不同分为4 h,6 h,8 h,10 h,12 h,24 h组,再依据采血管生产厂家不同分为A、B、C组,对所有标本进行NAT联检试验,利用卡方统计分析各因素对NAT联检试验结果的影响;2)标本保存时间、采血管对NAT鉴别试验结果的影响:将含HIV-1(150 IU/ml)或HCV(60 IU/ml)或HBV(50 IU/ml)的弱阳性标本按照保存时间不同分为0 d、1 d、2 d、3 d、4 d、5 d、6 d、7 d组,再依据采血管不同分为采血管A、B、C组,对所有标本进行NAT鉴别试验,利用卡方统计分析标本保存时间、采血管对NAT鉴别试验结果的影响;3)保存时间对HCV阳性标本NAT定量结果的影响:选取9份浓度范围在1.04×102IU/ml~4.86×103IU/ml之间的弱阳性标本,依据标本在4℃保存时间的长短不同,分为0 d、1 d、2 d、3 d、4 d、5 d、6 d、7 d组,进行定量HCVRNA检测,分析4℃保存条件下保存时间对血浆中HCV RNA浓度的影响。结果试验1:对于全血标本,4℃或30℃的保存温度,4~24 h的离心前保存时间以及采用不同的采血管对弱阳性标本NAT检出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在4℃保存条件下,采用A采血管保存含HIV-1(150 IU/ml)的弱阳性标本0~7 d,保存后d 3,d 4、d 5、d 6、d 7弱阳性标本的NAT检出率与0 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B采血管保存含HBV(50 IU/ml)的弱阳性标本0~7 d,保存后d 3和d 7此标本的NAT检出率与保存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标本的NAT检出率与保存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试验3:9份HCV弱阳性标本的浓度7 d内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变化范围均在0.56log之内,且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在4℃保存2 d后,其浓度开始下降。结论采用Procleix Ultrio Assay和Procleix Ultrio Discriminatory Assay分析系统,在不超过30℃的采血环境中,NAT标本采集后可以在24 h内离心处理;为提高鉴别阳性率,建议4℃保存的献血者标本在NAT联检阳性后2d内完成NAT鉴别检测。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