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荟萃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09)

引用 5|浏览20
暂无评分
摘要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是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分急、慢性2型,以进行性贫血及出血,甚或反复感染为其临床特点,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血证"等范畴.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开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研究工作,最初多以气血辨证分型,分为气虚、血虚、气血亏虚、气虚血瘀诸型,但疗效欠佳.到60年代按脏腑辨证,分为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肝阴虚、脾肾亏虚、肾虚血瘀、心肾阴虚等型.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血液病座谈会上将再障分为4型:急痨髓枯型、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1989年在大连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座谈会,又将再障的分型与肾联系起来,提出再障分型以肾为主的原则,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3型.此后的医家治疗再障基本上都是在"肾虚"的基础上进行变通.现将各老中医治疗再障的经验介绍如下.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