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2006)

引用 44|浏览3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RV肠炎患儿及2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利用透射比浊法进行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C4质量浓度的测定。结果RV肠炎患儿急性期血清IgG、IgA、IgM和C3质量浓度较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RV肠炎中、重型患儿血清IgG、IgA、IgM和C3明显低于轻型患儿(P<0·01或<0·05)。IgG、IgA、IgM和C3质量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9,-0·547,-0·775,-0·743,均P<0·01)。C4质量浓度与病情无相关性(rs=-0·061,P>0·05)。结论RV肠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RV肠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有一定实用价值。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