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持续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

Journ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2013)

引用 0|浏览2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拟行上臂或肩部手术患者50例,年龄18~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技术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并留置导管,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随机分成两组:0.1%罗哌卡因组(A组)与0.25%罗哌卡因组(B组),每组25例,无背景持续输注,单次PCA量为5 mL,锁定时间15 min,1 h限制剂量为20 mL。术后0.5、3、6、24 h(t1~4),评估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及运动阻滞程度,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与B组比较,A组静息和活动的疼痛VAS平均评分、平均运动阻滞评分较高(P<0.01)。静息状态下,A组t4时的疼痛VAS评分高于B组(P<0.01),活动状态下,A组t2~4时的疼痛VAS评分高于B组(P<0.01);A组患者患肢手部麻木感的病例多于B组(19:8,P<0.05),Horner综合征的病例少于B组(3:13,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优于0.1%罗哌卡因,但对颈交感神经的影响较大。0.1%罗哌卡因可满足静息状态下的镇痛,并保持一定自主活动功能。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postoperative analgesia,nerve block,brachial plexus,ropivacain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