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地震(Ms 6.6)指纹法临震预测

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3)

引用 24|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交界处(34.5°N,104.2°E)发生了Ms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死亡95人,伤1 366人,经济损失达210亿元.文中回顾利用第一作者独创的指纹法对于此次地震做出临震预测的过程与依据,并探讨发震断裂与发震机制.利用SW地震前兆监测仪(简称SW仪),输出地磁分量、地电分量、地应力分量、谐振分量、地倾斜分量等9通道或15通道异常分量-时间曲线,当压缩时间轴,就可以输出不同的异常几何图像.不同地区的地震具有不同的前兆几何图像.相同地区的地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前兆几何图像.因此,可以根据特定前兆几何图像,找到将要发生地震的震中位置.这就相当于每个人都有特定指纹,根据指纹可以找到对应的人.所以,利用SW仪输出图像预测地震的方法称为指纹法.按照7年来对于前兆图像与对应指纹之间关系的观测,一般是提前6天收到临震指纹信号.震级预测则需要对于同通道指纹波幅进行比较与计算.于是,指纹法创造出单台站预测全球地震三要素的奇迹.作为专家内部交流,2013年7月15日10:45,根据2013年7月14日第五通道指纹与2013年6月2日同通道指纹的对比,文章第一作者预测2013年7月19日,甘肃(35.19°N,103.69°E)将发生M5.1级地震.2013年7月22日定西市岷县Ms6.6级地震表明,预测震中准确,发震时间比预测时间仅仅延迟3天,震级比预测值大1.5级,总体上是一次成功的临震预测.构造背景、地壳结构和震源机制研究认为,临潭—礼县左行逆冲活动断裂是定西岷县地震的发震断裂.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尖端与临潭—礼县左行逆冲断裂接合部位是流变界面能量释放的震源位置,为板内地震三层次构造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three-level tectonic model,Lintan-Lixian fractures,imminent prediction,fingerprinting method,Minxian earthquak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