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三维流动散相磁共振成像的可行性

Chinese Journal of Stroke(2012)

引用 0|浏览3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三维流动散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在3.0T磁共振扫描仪上对1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程度>70%的患者进行颅内动脉斑块成像,扫描序列包括三维流动散相准备的梯度回波成像序列(three dimensionalflow-dephzsing-prepared fast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echo,3D FDP-FSPGR)和二维双反转恢复序列(two dimensional 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2D DIR),比较两个序列所得图像的对比噪声比、管腔面积与斑块面积测量结果。结果 3D FDP-FSPGR和2D DIR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0.16±4.28和14.81±5.26,差异无显著性(t=2.03,P>0.05)。测量3D FDP-FSPGR和2D DIR图像的狭窄处管腔面积分别为2.2±1.2 mm~2和2.2±1.3 mm~2,斑块面积分别为18.8±1.4 mm~2和18.5±0.9 mm~2,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管腔面积组间相关系数=0.96,斑块面积组间相关系数=0.95)。2D DIR成像范围8 mm,扫描时间4.8 min,3D FDP-FSPGR成像范围48 mm,扫描时间3.7 min。结论与2D DIR相比,3D FDP-FSPGR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颅内动脉主干的三维管壁图像,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需求,成像技术可靠,能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Atherosclerosi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equence,Intracranial artery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