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骨髓巨噬细胞过继性回输的体内示踪及其在高血压心脏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2013)

引用 0|浏览4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通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基因和CD45.1两种工具小鼠,进行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过继性回输后体内示踪的研究。利用小鼠高血压模型,观察回输BMM对高血压心脏损伤的作用。方法以EGFP转基因小鼠为供体,分离骨髓细胞,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制备骨髓巨噬细胞。尾静脉回输EGFP+BMM到野生型小鼠。受体小鼠分2组:①实验组:每只注射2×106EGFP+BMM;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1、7 d观察受体小鼠外周血中EGFP+细胞存活和比例;7 d后收取小鼠心、肾、脾和肝脏组织,观察GFP+细胞的表达。以CD45.1小鼠为供体,CD45.2小鼠为受体,同上进行BMM回输,术后7 d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中CD45.1+细胞的比例。利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灌注建立小鼠高血压模型,同时回输PBS或EGFP+BMM。灌注后7 d,观察EGFP+BMM在心脏的浸润、心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结果 EGFP+BMM回输后1、7 d,外周血中EGFP+细胞比例分别为[1st day:(4.6±0.5)%;7th day:(4.4±0.5)%],对照组外周血中无EGFP+细胞存在。回输第7天,受体小鼠脾脏中有GFP+细胞表达,心、肾、肝中无GFP+细胞表达。CD45.1+BMM回输后第7天,外周血中CD45.1+细胞比例为(4.3%±0.4)%,对照组中无CD45.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灌注促进血压升高、心脏中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AngⅡ灌注后,回输的EGFP+BMM能浸润到心脏,促进心脏中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但不影响血压升高。结论该方法解决了BMM的过继性回输后体内的标记示踪问题,回输BMM可以在受体体内存活,而且证实巨噬细胞回输促进高血压心脏纤维化的发生。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tracing technique,hypertension,bone-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s,adoptive transfer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