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起搏犬房颤模型心房重塑及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变化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2013)

引用 0|浏览5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持续高频起搏犬左心房,观察房颤(AF)发生率、心房重塑以及窦房结、房室结传导功能。方法:健康比格犬15只随机分为起搏组(P组,n=9)和对照组(N组,n=6)。2组均在左心房心外膜缝合固定一起搏电极,P组以400 min-1的频率起搏,N组不起搏。采用程序起搏技术测定电生理参数。结果:(1)4周后P组阵发性AF和持续性AF的诱发率与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P组第2周2只犬自发AF,第4周AF诱发率达100%,且持续性AF的发生率高。(2)P组4周后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在不同基本起搏周期(250 ms、300 ms和350 ms)时均较N组缩短(P<0.05);房室结文氏点(AVN-Wen)较N组有意义延长[(294.44±26.03)min-1 vs(328.33±24.01)min-1,P<0.05];房室结有效不应期(AVERP)在不同起搏周期均明显延长(P<0.01)。(3)与N组比较,P组4周后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校正恢复时间(cSNRT)均延长(P<0.01);P波时限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P组2周后心脏超声与N组比较显示左心房前后、上下、左右径都有明显增大(P<0.01),右心房上下增大(P<0.05)。结论:持续4周心房高频起搏后房颤发生率高,心房肌、窦房结和房室结电生理发生特征性的相应改变,左、右心房不同程度扩大,提示电重塑、结构重塑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Remodeling,Atrioventricular node,Sinoatrial node,Atrial fibrilla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