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鉴定及不同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

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2012)

引用 5|浏览20
暂无评分
摘要
作者于2007年在北京郊区大棚内发现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颈腐根腐病。为了促进我国开展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研究和抗病品种培育工作,有效控制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危害,采集表现典型症状的发病植株进行病原分离、纯化,结合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并进行了该病原菌的适宜发病土壤温度测定和致病范围试验,在此基础之上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本论文还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该病由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侵染所致;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适宜温度为25℃,最适pH为8;其较适宜的氮源是有机氮和硝态氮,铵态氮不适宜其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3℃、10 min;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是100%,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1℃、10 min。这是首次关于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专化型导致番茄病害在我国发生和研究的报道。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pathogen,affecting factors,tomato,identification,crown and root rot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