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剂量测试法单次屏气行冠状动脉减影技术的优势研究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2020)

引用 0|浏览1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减影技术(Sub-CCTA)的减影成功率. 方法 通过Canon Aquilion Vision前瞻性搜集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者的资料,共29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45例患者(男80例,女65例,年龄14 ~ 90岁,平均57岁)作为实验组(A组):正式扫描之前先进行小剂量测试法,向患者体内注入少量对比剂,将左冠状动脉窦处设置为感兴趣区(ROI),监测ROI血管的CT值,记录对比剂到达血管的峰值时间;正式扫描时嘱患者一次屏气,对比剂注入后5 s钙化积分模式迅速采集蒙片,到达峰值时间时前瞻性心电门控Prosp CTA模式扫描冠状动脉期相;另145例患者(男82例,女63例,年龄27 ~ 90岁,平均59岁)作为对照组(B组):先用钙化积分模式扫描蒙片,随后注射对比剂,通过Sure Expretron智能示踪法Prosp CTA模式扫描冠状动脉期相,前后需患者屏气两次;将A组和B组的患者依据扫描期间的平均心率各自分成5个心率区间(<50次/分、50~65次/分、66 ~ 75次/分、76~90次/分、91~120次/分,A、B组各5例、82例、34例、18例、6例);采用冠状动脉17段评估法,在每个心率区间对A、B两组的减影效果进行客观对比分析,采用冠状动脉评估6分法进行减影图像质量主观对比.结果 A组与B组减影图像质量主、客观比较分析,平均心率在50~ 65次/分和66 ~ 75次/分的患者,A组平均达到优秀例数多于B组(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减影图像质量主观评分P值依次为0.008、0.02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秀率A组分别为92.68%、47.06%,B组为78.03%、26.47%,A组均高于B组;客观评分P值依次为0.001、0.02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均值14.54、10.62均高于B组均值12.82、7.74);平均心率为<50次/分、76 ~ 90次/分、91 ~ 120次/分的患者,A、B两组减影效果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客观评分只在76 ~ 90次/分有统计学差异[3],A组均值8.17高于B组均值3.39(P <0.05).结论 在相同心率区间内,相比传统CCTA扫描技术,基于小剂量测试法单次屏气行Sub-CCTA可提高CCTA的减影成功率,进而提高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疾病提供重要临床价值.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