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恢复椎体高度局限性的观察及机制探讨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2013)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恢复椎体高度局限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3个椎体)的手术资料,均为单侧穿刺,椎弓根人路,单球囊扩张并骨水泥注入,取穿刺前、球囊扩张时、骨水泥注入后伤椎标准侧位片,测量伤椎后缘和中部高度,计算穿刺前、球囊扩张时及PMMA注入后两者的比值,球囊扩张时抬高比及骨水泥注入后的失高比.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球囊扩张时椎体中部抬高40.0%±14.2%,PMMA注入后失高34.4%±19.4%.球囊扩张时伤椎中部抬高及PMMA注入后失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6和7.68,P值均<0.05).结论 PKP过程中存在抬升椎体的失高现象,需要新的器材替代现有的球囊扩张器.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Thoracolumbar,Balloon,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