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相关影响因素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2023)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55例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13~68岁[(43.0±15.5)岁]。应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估所有患者术前、术后48 h内意识水平,其中术前植物状态33例,微意识状态22例。术后26例意识改善(意识改善组),其余29例意识水平与术前相比未改善(意识未改善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程、术前意识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术中镇痛方案及镇静维持用药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病程、术前意识水平及镇痛方案与sTBI后慢性意识量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有一定的相关性( P均<0.05);而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镇静维持用药与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不相关(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GCS≥7分( OR=0.06,95% CI 0.01,0.36, P<0.01)、术前微意识状态( OR=0.09,95% CI 0.02,0.40, P<0.01)及术中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镇痛( OR=0.07,95% CI 0.01,0.43, P<0.01)与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显著相关。 结论:入院时GCS≥7分、术前微意识状态及术中使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镇痛是影响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Brain injuries, traumatic,Consciousness disorders,Root cause analysis,Wake-promoting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