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NM-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肺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临床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22)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肺门淋巴结(第10组淋巴结)在cTNM-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转移规律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33例原发性cTNM-ⅠA期NSCLC患者在接受肺叶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的肿瘤及淋巴结病理情况.结果 233例患者共取得淋巴结3 145枚,平均每例13.5枚,440枚淋巴结存在癌转移,转移率为14.0%.233例患者中49例有胸内淋巴结转移,其中N1有16例,N1+N2有25例[注:N1为单纯肺内淋巴结存在转移;N1+N2为存在N2(纵隔2~9组淋巴结)转移的同时,亦存在N1(肺内第10~14组淋巴结)],跳跃性N2有8例,总转移率为21.0%(49/233).其中N1中第10组淋巴结阳性的有10例,占62.5%(10/16),N1+N2中第10组淋巴结阳性的有18例,占72.0%(18/25).第10组淋巴结转移率在T1b期和T1a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组淋巴结在低分化及中分化肺癌中的转移率分别为25.9%(21/81)和8.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60,P<0.05).结论 NSCLC中第10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临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在N1、N1+N2、N2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第10组淋巴结阳性的概率较大;因此,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手术时优先对第10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测,根据第10组淋巴结病理情况,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更具有科学性.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