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卧龙保护区鸟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8)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为了调查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及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布设165台红外相机调查卧龙保护区鸟类的物种组成、物种相对丰富度,比较分析鸟类物种在不同季节的物种相对丰富度及在不同植被类型和海拔高度的空间分布.研究共拍摄到鸟类有效照片375张,鉴定鸟类34种,分属4目10科.其中,物种相对丰富度(RAI)排名前五的鸟类分别是小云雀(Alauda gulgula)、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普通朱雀(Carpodacus erythinus);在空间上,大多数鸟类主要集中分布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落叶阔叶林,同时小云雀,领岩鹨(Prunella collaris)、绿尾虹雉藏雪鸡(Te-traogallus grbetanus)等鸟类在高海拔的高山草旬、流石滩区域相对丰富度较高.在季节上,夏秋季的鸟类相对丰富度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提取红外相机获取的数据适用于鸟类的时空利用分布特征研究,且卧龙保护区存在相当数量的鸟类资源,但部分国家级保护鸟类(如红腹锦鸡,白马鸡,秃鹫(Aegypius monachus),普通鵟(Buteo bute-o)等)的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卧龙保护区应针对这些珍稀保护鸟类展开更加全面的调查研究(如栖息地质量评估、种群结构、种群动态监测等),针对它们的重点分布区域、频繁活动时间与季节严格调控人类干扰.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