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深部“重力-构造力复合压力状态”研究和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形成深度的测算

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7)

引用 2|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讨论了地壳深部岩石处于“重力-构造力复合的静水压力模型”.此模型的基本认识为,地壳深部压力是由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引起的两部分各向等应力合成的,构造应力场的静水压力部分被称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遵循这一认识,需要从总静水压力中先去掉构造附加静水压力,进而用构造校正[深度=重力引起压力/(总压力-构造附加的压力)]的方法,进行形成深度的测算.考虑岩石作为黏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作者用黏弹性本构方程,获得大别地区英山县含柯石英榴辉岩的成岩深度≥30 km,安徽岳西碧溪岭地区含柯石英榴辉岩深度为23~53 km,河南新县地区的含柯石英榴辉岩成岩深度为36~40 km.再进一步用变质深度的流变学公式,在黏性系数0.2×1023条件下,推算出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约50~55 km.可见,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介于23~55 km,而不是前人认为的超过100 km甚至更深,由此,“深俯冲-折返”模式需要科学的论证.本研究为高压-超高压变质的“构造增压壳内成因”提供了一些依据.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tectonic pressure shell causes,coesite-bearing eclogites,gravity-tectonic force composite hydrostatic pressure model,tectonic additional static pressure,Dabie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structural correction calcula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