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程控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9)

引用 1|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术后程控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N-DBS治疗95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个月开机,95例患者的刺激参数为:单极刺激为主(98.3%,175/178),触点多选择在STN外上(90.9%,171/188),且多为单触点刺激(94.4%,168/178).术后3、6、12及24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统一PD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计算评分改善率,计算公式为:(术前分数-术后分数)/术前分数×100%;记录程控参数并计算能量,计算公式为:电压2×频率×脉宽/阻抗×1 s;观察患者在程控过程中是否出现刺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1周复查头颅MRI,95例患者的电极均植入预设靶点.术后1个月,开机后在药物"关"期状态下UPDRS-Ⅲ评分为(12.7±6.7)分,较术前的(43.4±15.7)分改善(P<0.05),且改善率为(70.7±12.1)%.随访期间,UPDRS-Ⅲ评分改善率逐渐降低(F=2.421,P=0.048);电压逐渐增加(F=24.633,P<0.001),脉宽稍有增加(F=3.118,P=0.015),而频率则无明显变化(F=1.332,P=0.257).能量逐渐增加(P<0.05),触点选择未定带的逐渐增加(P<0.05),双极刺激方式略有增加(P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