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实施无血浆预充策略对小儿心脏术后凝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2016)

引用 3|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中无血浆预充策略对术后凝血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术后胸液引流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资料1 164例,根据年龄及预充液类型分为婴儿血浆组(n=336)、婴儿佳乐施组(n=335)、幼儿血浆组(n=225)和幼儿佳乐施组(n=268).通过血液学检查、止血药物用量、术后胸液引流量、体外循环及住院期间血制品用量等指标分别对婴儿和幼儿群体评估无血浆预充策略对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并统计分析不同预充策略组内患儿的住院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术后胸液引流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婴儿佳乐施组、幼儿佳乐施组分别与婴儿血浆组、幼儿血浆组相比,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婴儿佳乐施组与婴儿血浆组相比,术后12 h及24 h胸液引流量显著增加(p<0.05),但在体外循环及住院期间的血制品使用量显著减少(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幼儿佳乐施组在体外循环及住院期间的血制品使用量显著少于幼儿血浆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预充液类型、年龄、转机时间与婴儿术后胸液引流量显著相关.结论 对于常规择期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儿,根据临床指南合理应用人工胶体液替代新鲜冰冻血浆用于体外循环是安全可行的.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