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Zhonghua xin xue guan bing za zhi(2018)

引用 1|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阜外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经临床及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并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468例.通过病案室查询纸质或电子病历收集入选者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血压、心率、入院前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史、术前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合并症等.依据解剖和电生理特点将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分为间隔部、前壁、后壁、游离壁、外膜和右心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患者468例,年龄(40.4±13.3)岁.射频消融治疗的即刻成功率为89.3%(418/468),根据是否成功将患者分为消融成功组(n=418)和消融失败组(n=50).消融成功组患者中女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为间隔部的比例高于消融失败组(χ2值分别为6.35和6.99,P值分为别为0.01和0.005),而起源部位为心外膜的比例则低于消融失败组(χ2=25.53,P<0.001),其他起源部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不是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6,95%CI 0.93~3.33,P=0.08),而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则是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右心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和心外膜起源的患者消融即刻不成功的比率分别为间隔部的2.82和9.26倍(OR=2.82, 95% CI 1.05~7.57,和OR=9.26,95% CI 3.60~23.86).结论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总体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较高,但心外膜和右心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起源者成功率较低,心律失常起源部位是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Catheter ablation,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