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夏邦马峰地区矽卡岩型稀有金属矿化:岩石学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24)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近年来,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找矿工作和成矿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喜马拉雅已成为我国新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本次研究对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吉隆岩体北部扎龙沟、岗布以及聂拉木北部等多处的矽卡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指出该区域广泛发育石榴子石、透辉石、符山石、绿帘石和角闪石等典型矽卡岩矿物。研究结果显示,扎龙沟矽卡岩具有明显的Li-Be-Sn矿化现象,成矿元素主要赋存在符山石(Li: 469×10-6~3162×10-6; Be: 47.9×10-6~2010×10-6; Sn: 58.1×10-6~1767×10-6)和云母(Li: 2900×10-6~3570×10-6)中,且云母中Rb(1572×10-6~2364×10-6)、Cs(390×10-6~749×10-6)、Ga(68.2×10-6~111×10-6)元素含量较高;岗布矽卡岩以Li-Be矿化为主,赋存矿物为符山石(Li: 833×10-6~1624×10-6; Be: 401×10-6~1664×10-6; Sn: 87.8×10-6~181×10-6)和榍石(Sn: 30340×10-6~48600×10-6);聂拉木矽卡岩以Sn矿化为主,赋存矿物为石榴子石(92.3×10-6~571×10-6)和绿帘石(86.0×10-6~2003×10-6)。榍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扎龙沟矽卡岩形成于19~18Ma,岗布和聂拉木矽卡岩形成于24~23Ma,分别与已报道的钠长石花岗岩、电气石白云母淡色花岗岩时代一致,是岩浆出溶的热液流体交代围岩的产物,反映喜马拉雅稀有金属阶段性成矿特点。榍石Zr和黑云母Ti等温度计结果结合矿物成分表明,矽卡岩化过程中,热液流体温度从~680℃降低至~520℃,晚期均以氧化环境为主。进变质过程中脱CO2导致原岩孔隙度增加,为后续成矿流体的加入和热量传输提供通道;退化蚀变过程中体积增大,岩石产生构造裂隙,控制成矿矽卡岩最终产出形态。综合研究表明,淡色花岗岩在藏南拆离系驱动下高度分异演化造成Li、Be、Sn等元素富集,晚期出溶的热液流体与碳酸盐岩围岩发生接触交代变质和矽卡岩化反应,是吉隆-聂拉木一带矽卡岩型Li-Be-Sn矿化的主要机制。我们指出,喜马拉雅造山带具有很好的矽卡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前景,未来应加强对接触变质带和围岩蚀变的研究,以寻找更多稀有金属矿床。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Himalaya,Skarn,Rare metal mineralization,Contact metasomatic metamorphism,Hydrothermal fluid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