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印度洋-南海表层水体中浮游动物胶体虫(放射虫)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地理及其季节变化

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2023)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具有共生体的浮游动物胶体虫在寡营养海域的有机碳循环和硅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胶体虫的研究较为薄弱.文章利用走航式采样和虎红染色方法,首次揭示了北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跨多个海域表层水中胶体虫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地理及其季节变化.研究海区胶体虫的物种数非常丰富,春季 17种、冬季高达 27种;北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的多样性在春季普遍低于南海、但在冬季则高于南海,表明北印度洋—南海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地理分布受东亚季风影响显著.胶体虫群落结构的变化也存在生物地理上的差异、且受东亚季风影响显著,如胶球虫科(Collosphaeridae)在春冬季均具绝对优势、球虫科(Sphaerozoidae)只在冬季显著增加;春季和冬季的优势种组成也有不同,表明表层水体中胶体虫的群落组成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东亚季风影响下表层水混合增强,导致属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进而表现出季节变化是控制研究海区胶体虫群落结构的主因.胶体虫的丰度则与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马六甲海峡至巽他陆架春、冬季均较低,南海次之,北印度洋春、冬季都相对较高,反映出其对特定海洋环境的适应性,推测大尺度下区域的影响要高于季风变化的控制.可见,胶体虫的物种多样性和绝对丰度能够反映出不同的生态环境信号,为今后利用胶体虫替代指标进行古海洋和古环境重建研究提供重要的观测数据和基础参考.
更多
关键词
living Collodaria,northern Indian Ocean-South China Sea section,biodiversity,biogeography,seasonal varia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