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giGait成像系统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分析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2)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DigiGait成像系统评估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步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组8只.模型组采用单侧2点法脑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运用相同方法脑注射0.2%抗坏血酸溶液,正常组不进行任何手术处理.采用DigiGait成像系统分析3组大鼠跑带运动时间子成分(摆动时长、制动时长、触地时长、站立系数)、空间子成分(步幅频率、步幅长度、触地宽度、步态对称性、脚爪重叠距离、脚爪放置定位)及姿势子成分(脚爪角度、步偏角、脚爪面积)等3个维度的步态变化.结果:①时间子成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左前肢、左后肢及右前肢在运动过程中的摆动时长、制动时长及触地时长明显延长(P<0.05),右后肢制动时长及摆动时长明显延长(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前肢、左后肢及右前肢在运动过程中的摆动时长、制动时长及触地时长较长(P<0.05),右后肢制动时长较长(P<0.05).②空间子成分: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前后肢触地宽度明显增加(P<0.05),四肢的步幅频率、左侧肢步幅长度及大鼠的脚爪放置位置与步态对称性显著降低(P<0.05),但右侧肢步幅长度和左右侧肢的脚爪重叠距离无明显变化(P>0.05).③姿势子成分: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运动过程中左前肢、左后肢及右后肢与跑带接触的脚爪面积较小(P<0.05),右前肢与跑带接触的脚爪面积、脚爪角度及步偏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giGait成像系统可以客观评价PD模型大鼠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及协调功能,在PD相关基础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