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研究安丘-莒县断裂板泉段的浅部构造特征

Seismology and Geology(2022)

引用 1|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内活动性最强的一条断裂,也是1668年郯城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跨郯庐断裂带东地堑和安丘-莒县断裂完成的浅层反射地震剖面清晰地揭示了地层界面形态和断裂的浅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东地堑是一个由多条断裂组成的断陷盆地,且第四纪地层厚度和堑状构造特征明显受到昌邑-大店断裂(F1)和白芬子-浮来山断裂(F2)的影响和控制;地堑东、西两侧为基底隆起区,第四纪地层厚度<30m;地堑内部沉积了较厚的新生代地层,呈现西浅东深的倾斜形态,与上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安丘-莒县断裂由2条相向而倾的分支断层组成,在剖面深部合并为1条断裂.从断裂可分辨的上断点埋深和第四纪活动特征来看,郯庐断裂带东地堑的西边界——白芬子-浮来山断裂的活动性相对较弱,为前第四纪断裂;东边界昌邑-大店断裂和地堑内安丘-莒县断裂错断了基岩顶界面,且第四纪以来存在错断迹象,其活动时代分别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理解1668年郯城8%级地震发震断层的活动方式、活动时代以及郯庐断裂带板泉段的近地表特征及其活动性提供地震学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