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鼠疫疫源地内啮齿动物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调查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Information(2022)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调查四川省鼠疫疫源地内啮齿动物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情况,为疫源地内鼠疫流行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5 m夹线法在鼠疫疫源地内捕获动物,采集其肝脏和盲肠标本.提取肝脏标本的核酸,扩增其CO Ⅰ基因和Cyt b基因,在NCBI网站比对物种信息.盲肠标本置于PBS缓冲液内,冷增菌20 d,然后在CIN中分离培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选择疑似菌株在血平皿内培养24h,再用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初筛纯培养的菌株.初筛疑似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菌株,再对其进行foxA、ail和inv基因扩增.判定foxA(+)、ail(-)和inv(-)是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菌株,foxA(+)、ail(+)和inv(-)是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菌株,foxA(-)、ail(-)和inv(+)是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结果 经鉴定捕获动物有3目5科7属14种共计143只,143份盲肠样本中分离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9株.结论 疫源地内动物感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后,提高了对鼠疫菌的抵抗力,这可能是鼠疫在疫源地内长期流行的原因之一.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