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肠道成像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2022)

引用 1|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肠道成像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C)并在我院完成结肠镜及CT肠道成像(CTE)检查的28例患者资料.2位放射科医师在不知结肠镜及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分析患者CTE影像表现,影像诊断结果与结肠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同时分析UC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8例UC患者临床及肠镜评估病变范围蒙特利尔分型,E1型1例(3.6%),E2型9例(32.1%),E3型18例(64.3%).28例患者临床均评估为活动期,其中轻度患者4例(14.3%),中度患者14例(50.0%),重度患者10例(35.7%).CTE结果与结肠镜对病变范围评估结果对比,CTE检出率为100%,与结肠镜检查一致性良好(Kappa=0.76,P=0.000).UC活动期的CTE最常见表现包括结肠袋消失、肠壁增厚、肠壁异常强化及肠壁末梢直小血管增多增粗,其他影像表现肠壁溃疡、黏膜下气泡、炎性息肉、肠壁内脂肪沉积、引流区淋巴结增多、肠周脂肪堆积或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炎性肠壁厚度范围4.1~15.6 mm,平均厚度(8.±3.1)mm;病变肠壁强化方式主要为均质强化6例(21.4%)和分层强化22例(78.6%);静脉期肠壁强化程度约(82.4±15.7)HU;肠壁周围出现脂肪间隙密度增高者11例(39.3%),CT值范围-15~-58HU.结论 CTE能够很好评估UC病变肠段的范围,全面观察肠壁以及肠壁周围的炎性改变.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