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17年浦东新区居民非肿瘤性肛肠疾病死亡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9)

引用 3|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结直肠癌病程较长,长期筛查效果难以在短期内进行评估.目的:分析1995-2017年浦东新区居民非肿瘤性肛肠疾病死亡相关流行病学特点以侧面反映结直肠癌筛查效果.方法:提取浦东新区户籍居民死因登记系统死因资料,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非肿瘤性肛肠疾病(K50-K52,K55-K63)死亡趋势进行分析,并采用率的差别分解法计算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开展前后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疾病死亡的贡献.结果:1995-2017年浦东新区居民非肿瘤性肛肠疾病合计粗死亡率为2.7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3/10万;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67,P=0.009),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3.45,P<0.001).65岁及以上年龄组粗死亡率1995-2009年呈上升趋势(APC =2.19,P=0.044),20092017年呈下降趋势(APC=-6.85,P=0.007),死亡多集中于80岁及以上老年人.结直肠癌筛查开展前后(19952012年与2013-2017年),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死亡率增加值分别为1.24/10万和-1.33/10万.以1995年为基准,筛查开展后死亡率增加值中非人口因素贡献-2.25/10万,贡献率为48.94%,优于其在筛查开展前的相应数据(-0.92/10万,45.37%).结论:人口老龄化是浦东新区居民非肿瘤性肛肠疾病粗死亡率增加的主因.结直肠癌筛查是降低肛肠疾病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手段,值得进一步推进.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