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和射频消融结果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2018)

引用 2|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468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IRVOTA)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的分析,探讨IRVOTA起源位置和射频消融结果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 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因IRVOTA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468例.其中男185例,女283例.根据右心室流出道的解剖和电生理特点把IRVOTA的起源位置定义为间隔、前壁、后壁、游离壁、心外膜和右心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等6个部位.分析IRVOTA在不同起源位置的性别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女性和男性分析射频消融结果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结果 本研究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60.5%对39.5%).不同起源位置的室性心律失常存在性别差异:游离壁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男性显著多于女性(11.4%对6.0%,P=0.04).心外膜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男性显著多于女性(8.6%对4.2%,P=0.02).间隔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女性略多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9% 对48.6%,P=0.057).射频消融即刻成功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92.2%对84.9%,P=0.01).射频消融结果的影响因素方面也存在性别差异,对女性来说,心外膜起源位置(OR 6.41,95%CI:1.26-32.70,P=0.017)和右心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起源位置(OR 8.88,95%CI:2.15-36.67,P=0.002)是消融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对男性来说,仅有心外膜是消融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OR 12.17,95%CI:3.19-46.39,P<0.001).结论 IRVOTA不同起源位置的性别比例和射频消融结果的影响因素均存在性别差异.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